塞尔维亚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方为塞抗击疫情雪中送炭。”就在几天前,当地时间10月27日,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在会见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时深情地说。
时间回到2020年3月21日。新冠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在国家部署下,广东组派的中国赴塞尔维亚援助抗疫医疗专家组逆行出征,协助该国应对疫情。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公共卫生合作,派出专家参与全球疟疾、埃博拉、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的一线防控,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这些中国“白衣卫士”中,就活跃着广东专家的身影。
中国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组长彭志强,帮助即将进入塞尔维亚隔离病房实地查看的中国专家戴防护用品。
直面埃博拉:
一场比赛让加纳同意修改防护方案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告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向全球发布了危机预警。
疫情迅速蔓延,危急之时,中国第一时间向西非伸出援手。塞拉利昂是埃博拉疫情的重灾区,医疗体系脆弱,公共卫生人才紧缺。
来自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公共卫生专家罗焕金应召,随中国第二批援助塞拉利昂公共卫生培训队出发了。他们的目标是培训4000名公共卫生人员。
培训受到了普遍欢迎,不少当地社区领袖主动前来参加培训,很多学员甚至驾驶三四个小时的摩托车、从100多公里外的家中赶来听课。
罗焕金还记得,那时在塞拉利昂的大街上,当地民众遇到中国培训队的车辆都会友好地打招呼,并竖起大拇指热情高呼“中国!棒!”
在援助塞拉利昂的2个月里,中国医疗队的重点培训项目覆盖了近万个家庭、约6万人口。
得益于项目建立的监测系统,当地首次成功及早发现了1例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时任塞拉利昂总统科罗马认为,中国的公共卫生培训意义重大,不仅对于抗击埃博拉,而且对于后埃博拉时代改善塞拉利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将发挥持续性的重要作用。
2015年1月3日,一支来自广东的公共卫生专家队伍赴加纳进行埃博拉防控培训。
同样是在西非,2015年1月3日,一支来自广东的公共卫生专家队伍抵达加纳。由于交通便利,又是防疫物资的集散地,加纳埃博拉疫情输入风险高。
虽然并未出现埃博拉感染病例,但广东专家将目光瞄准社区防控,帮助当地筑牢疫情防线,与埃博拉病毒“抢时间”。
在加纳,广东专家发现穿脱防护服不规范是造成意外暴露一大风险点。然而,加纳本国已有一套防护服穿脱顺序,当地官员对中方的建议不以为然。到底哪一种穿脱顺序更好?中国专家提议举行一次比赛。
中加双方各派出一名代表,同时按照各自的顺序穿脱防护服。防护服涂上了荧光示踪粉,在荧光灯的照射下,加纳医务人员的领口、袖口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方队员做到了零污染。
“学员刚上课时很吵闹,但比赛完看到效果,就会聚精会神地听。”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专家刘隽发现,每到一个新片区培训,用这样一个比赛开场,屡试不爽。加纳卫生官员在培训后表示,要根据中方的穿脱流程修改加纳的全国培训方案。
一个月间,刘隽和队员们累计培训加纳一线防疫人员569人。刘隽认为,在埃博拉刚萌芽的时候,我国就派出队伍去帮助当地建立防疫屏障,做到了关口前移。至今,加纳未曾出现1例埃博拉感染病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指出,中国首次成建制地派遣公共卫生队伍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是我国真正意义上参与全球公共卫生行动的一大步。
专家认为,此次行动为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积累了可以借鉴的实战经验,为今后国内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储备了兼具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的公共卫生人才。
在塞尔维亚,中国专家们马不停蹄地走访,足迹遍布该国各大临床医院、公共卫生研究所、病毒检测实验室。
抗击新冠:
危难之际,中国的“逆行英雄”来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西非直面埃博拉不久之后,一场影响范围更广的公共卫生危机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当地时间2020年3月15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塞尔维亚当即进入紧急状态。他表示,困难来临之时,唯一会向塞尔维亚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中国。
面对塞尔维亚的请求,中国迅速响应,不但送去大批援助物资,还选派富有经验的医疗专家援塞。
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有着丰富“抗非”经验、快速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广东来承担。2020年3月21日,塞尔维亚迎来了来自中国的“逆行英雄”。
他们是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专家组成的医疗组,飞机上还满载着口罩、呼吸机等防疫物资。这是中国首次向其他国家派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疗专家组。
在塞尔维亚,专家们马不停蹄地走访,足迹遍布该国各大临床医院、公共卫生研究所、病毒检测实验室。
经过“摸底”了解,结合中国经验、广东做法,专家组无私地向塞方提出了多项防控建议。
中国专家的专业意见得了高度重视,塞尔维亚总统、总理、卫生部长等高层领导多次听取并采纳专家组建议,及时调整国家疫情防控的总体策略,包括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增加核酸筛查点、建设方舱医院、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成守珍,是援塞专家中唯一的护理人员。她带去了驰援武汉抗击疫情的一线防控和救治经验,还把中国抗疫经验和广东做法整理存入U盘,送给当地医务人员,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礼物”。
2021年,成守珍获得了第48届“南丁格尔奖章”。
援外抗疫步伐没有停下。在东南亚,应马来西亚政府邀请,广东派出了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前去支援。援马的16天里,8名中国医疗专家开了33场疫情工作视频会,开展了15次培训,分享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
在南美洲,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选派的公共卫生和临床专家团队应当地政府邀请远赴秘鲁,协助当地抗击疫情。期间,专家组指导当地建立起十家方舱医院,承担了大量轻症患者的救助,大大减少了大医院资源的挤兑。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应对所有公共卫生威胁。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广东专家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行动,成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中的一个生动侧影。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素抗疟研究团队在非洲推行“灭源除疟法”。
智斗疟疾:
“灭源除疟法”里藏着中国智慧
其实,在应对新冠肺炎、埃博拉等全球疫情之前,在传染病防控的国际公共卫生舞台上,就一直有着广东专家的身影。
目前,有一种和艾滋病、结核并称为人类三大传染病杀手的传染病——疟疾仍在大范围威胁人类健康。据统计,每年全球疟疾感染人数超过2亿,死亡超过40万,还有约34亿人受到疟疾威胁。
从中药材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自2008年起,中国为非洲国家设立了 30个疟疾防治中心,并提供价值1.9亿元的青蒿素类抗疟药品。2018年,中国在塞拉利昂援建了首个热带传染病防控中心。
在中国的抗疟经验基础上,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素抗疟研究团队提出了“灭源除疟法”——把目标从防蚊灭蚊转向消灭人群体内的疟原虫。
防治疟疾的传统方案是广泛喷洒药剂、用杀虫剂浸泡蚊帐等。但在部分发展中国家,有的当地人家中甚至连墙和床都没有,更别提挂蚊帐了。
“灭源除疟法”是一次创新尝试。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主任宋健平介绍,蚊子寿命约为一个月,如果全民连续服用青蒿素复方2个疗程,就可以保证60天内体内没有疟原虫。这意味着,等到携带疟原虫的蚊子死去,新一批蚊子即使叮咬了人也不再携带疟原虫。
推动全民服药并不容易。2007年,在非洲科摩罗莫埃利岛的“全民治疗”启动仪式上,科摩罗总统、卫生部长以及宗教长老等有声望的人都带头服药。
2012年和2013年,科摩罗昂儒昂岛和大科岛先后实施“灭源除疟法”,超过220万人次参加全民服药。
“灭源除疟法”见效很快。到2014年,科摩罗实现了疟疾零死亡,发病人数下降了98%,其中,两个岛已经没有原发病例了,达到基本消除疟疾的目标。
以复方青蒿素群防群治、全民服药为主的快速清除疟疾的“中国方案”在科摩罗取得成功。
与传统医疗援外派遣医疗队进行个体治疗相比,中国抗疟团队在科摩罗的实践首次形成了以公共卫生专家为主体,与受援国人员共同制定疾病防控措施、在现场共同工作的“公卫援外”模式。
目前,宋健平和团队已经将这一方案带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布亚新几内亚、肯尼亚、多哥和冈比亚等国家,均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在海外抗疟这些年,宋健平用完了9本护照。还有4年,他就要退休了。“希望在我退休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可以消除疟疾。”宋健平满怀信心地说。
【记者】余嘉敏 朱晓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