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内容来源 | 中国新闻网、上海证券报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个什么“力”?十问十答帮你看懂!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英文翻译是什么?
新质生产力一词最早是在何时提出的?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
如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避免什么?
各地如何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央国企怎么做?
对于中央企业及地方国有企业而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用“源”“升”“态”三个字,概括未来国资央企的重点发力方向。其中,“源”即技术源头、“升”即产业升级、“态”即创新生态。
什么是“源”“升”“态”?
谈及新质生产力,张玉卓表示,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成果,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上,“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企业要重视技术源头的“源”,产业升级的“升”,产业生态的“态”。
张玉卓介绍,近年来,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去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3.3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投入10660亿元,接近占全国1/3。中央企业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有很多标志性成果,包括国产大飞机、国产大型游轮、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这些都出自中央企业,都是多年布局的结果。
张玉卓表示,未来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加大投入。对于中央企业来说,就是要“顶天立地”。在顶天方面,大量的大科学工程、大科学成果来自中央企业,但是在原技术、根技术方面还有不小差距。去年,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中央企业投入600亿元,占比超过6%,但还不够。我们鼓励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带有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投入。
张玉卓表示,中央企业要开放创新,不能关起门来,要在全世界创新体系中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中央企业在国外一共有330家研发中心,要和国内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头部民营企业和创新型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要通过开放创新和自主创新,真正把“顶天立地”立起来。
有了技术源头,最主要的是推进产业升级。张玉卓表示,中央企业在传统优势产业方面布局是比较多的,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进行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改造。目前,国内有100多家智能工厂,近期一些中小企业跟华为合作,实现煤矿井下的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井下采煤工作可实现无人化。
张玉卓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是要靠大家一起来营造,中央企业要开放,要摒弃过去短期投资、短期收益、追求规模、追求脱实向虚、“挣快钱”等落后理念,要树立在新质生产力上有所作为的理念。
“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靠人才,现在中央企业有120万科技人才,有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家。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要鼓励科技工作者,敢于走最难走的路,敢于攀登最高的山峰,敢于攻克最坚固的堡垒,以实实在在的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张玉卓说。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出台支持数字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着力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的专业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支持建材行业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价,加大优势先进产品的质量提升与应用,鼓励优势基础产业领军企业“走出去”,建设优势先进产品海外园区;在国家层面推动“AI+”行动,加快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多位来自国资国企领域的代表委员,就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话题建言献策。
发展数字农业,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配套工程,也是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重要手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凡荣认为,当前我国数字农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农业技术及设施装备推广应用仍面临基础弱、成本高、人才少等问题。他建议,大力支持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基础数据共享机制,完善数字农业产学研合作机制,强化数字农业人才梯队建设,多措并举推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李凡荣建议,相关部门继续出台支持数字农业发展的政策,着力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的专业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针对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统筹规划,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并通过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化工行业产品品类复杂,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与化工行业的深度融合高度依赖行业数据集的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高校、化工行业协会、数据标准组织,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化工行业数据标准,组织收集化工行业通用基础数据,并进行专业数据标注,形成国家级化工行业通用数据集,为行业基础大模型训练及智能化建设提供数据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彭寿认为,基础产业转型升级,需立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建议支持建材行业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价,加大优势先进产品的质量提升与应用,鼓励优势基础产业领军企业“走出去”,建设优势先进产品海外园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马永生建议,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系统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统计工作,有效收集各地区产业、各细分领域等发展情况,以“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推动产业布局。以高级别研究部门官员组成人工智能特别委员会,推动AI立法、监管等,建立国内产业政策高级别协调机制。
马永生还建议,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尤其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能源转型关键技术和碳中和技术等领域,探索制定相关补贴激励政策,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政府集中采购等方式,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税支持的覆盖面。
“AI”领域火热,央国企怎么做?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重点关注“AI”领域的顶层设计。他建议,在国家层面推动“AI+”行动,加快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打造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构建可控可信的安全防护体系,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巨大潜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杨杰认为,AI发展是“大科学+大工程”的系统创新,涉及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培育等环节的贯通。他建议,要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打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广泛参与的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整合生产、教育、科研等优势资源,协调上、中、下游创新关键环节,完善科创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勇于突破、包容试错的良好氛围,广泛吸引全球AI领军人才和知名学者,培育一批面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示范标杆应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AI技术突破和应用普及。
来源:国资智库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普陀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