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北京师范大学《老年人情感关怀与短视频使用价值研究报告》发布会举行。该发布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老年心理实验室主办。
会上,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彭华茂针对《老年人情感关怀与短视频使用价值研究报告》进行解读。彭华茂指出,报告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结合全国2000余位老年人的调研及访谈结果分析,同时借鉴过往大量心理学研究成果,阐述了关系需求满足与否是影响老年群体生命质量的核心需求。以下是报告的观点摘编。
报告指出,受测老年人平均每天使用短视频应用及小程序2.83小时,有86.34%的老年人每天使用短视频应用及小程序的时长不超过4小时,大部分集中于1-3小时。在短视频的常看种类方面,有76.46%的老年人常看短视频类型数目高于10种,常看7-14种类型短视频的老年人占比达83.13%,常看短视频类型数目低于7种的老年人相对较少。研究发现,老年人常看短视频种类的丰富度意义重大,内容丰富度高不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积极影响,还能消除过度使用造成的不良影响。
报告还从情绪与社会功能、认知与技能素质、信念与心理调适三个层面分析了短视频使用行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情绪与社会功能方面,主要发挥作用的是与“观看”有关的短视频使用行为。具体而言,老年人观看直播的频率越高,其归属、自主和能力等基本心理需求越能得到满足,进一步降低其抑郁水平,提高其社会适应性;老年人看短视频的类型越丰富,也能增强其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程度,并推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在认知与技能素质方面,主要发挥作用的是与“发布”和“互动”有关的短视频使用行为,突出显示了主动性对于改善老年人自我老化态度的积极作用。具体来说,老年人发布短视频越高频,自我老化态度越积极,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主观认知下降;同时,老年人在短视频平台的互动行为越多,越有益于其获得积极的自我老化态度,进一步促进其数字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