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系统  教师  经纪  参数    蒸汽 

政策“组合拳”之后,中国经济如何走|央视《对话》

   日期:2024-11-10     移动:http://dh99988.xhstdz.com/mobile/quote/66736.html

2024年9月底以来,一系列宏观政策“组合拳”纷至沓来,其力度与广度为近年来罕见。

政策“组合拳”之后,中国经济如何走|央视《对话》

这套涵盖降息降准、资本市场、房地产等多个领域的政策“组合拳”出台后,各界普遍关心:后续还会有哪些新的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将怎么破解当下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对哪些行业、哪些人群会产生重大影响?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对话》栏目录制了一期节目《释放中国经济新活力》。三位专家——辽宁大学校长、国际经济学会会士余淼杰;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以及三位财经媒体代表——《财经》杂志副主编朱弢、《企业观察报》副总编辑肖强、每日经济新闻副总编辑韩瑞芸,共同探讨近期密集出台的宏观政策将如何释放中国经济新活力。

以下为对话内容节选。

“组合拳”超出预期

靳强(《对话》栏目主持人):目前出台的这些政策,给大家三个选项:一个是叫“不及预期”、一个叫“符合预期”、一个叫“超预期”,大家如何选择?

余淼杰:我的感觉是超预期。我们判断中央会出台新政策,这是符合预期的,但没有想到中央对经济判断形势这么准,“9•26”之后,各个部门出台政策之快、力度之大,这个“准”“快”“大”,这三点超出预期。

贾康:余校长把我想说的话说完了。(政策)的启动超出预期,接下来注意怎么把组合拳运用好。

田轩:我最后更没有词了。大家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超预期,这从资本市场看得出来,确确实实超预期。

靳强:不断推出一系列的政策,能不能给普通民众、给相关各方一颗“定心丸”?

贾康:国务院、财政部等都给了指导方针,(政策)要继续加码。这个加码当然就是为了让大家吃定心丸吃得更到位。比如财政部在内需的总量扩张政策特点方面和优化结构、提升绩效的差别化政策特点方面都有“干货”,很务实。

总量扩张,这是要扩大内需,是助力政策配合,要使流动性有活力,财政能够发力,调动释放有效投资和基础的消费潜力。这种总量扩张在货币方面特别强调通过新的机制为资本市场注入资金,这就有了新的源头活水。

这些年来,中国一直在积极探索有自己特色的货币政策,要定向宽松,结构优化。这次财政政策发力,进一步扩大了国债发行规模,紧跟着都是针对性的举措,对于哪些方面给予特定的政策优惠支持,是很具体的。

田轩:近期出台的政策组合拳,确确实实给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这些政策在短期内给股市信心,股市马上就起来了,包括房地产政策,也给行业带来了信心。不过,从政策出台、信心起来,到真正的经济回暖,实际上是一个相对长的过程,因为我们政策出台确实要落地,而且要保持政策的一致性。

从中长期来说,我们要改革,对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做出调整。产业要转型升级,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政策的短期刺激起来以后,能够长期的保持一个稳定的、高质量的发展。这次财政部部长说“请大家放心”,是预期管理做得特别好,以前我们很多政策感觉像是挤牙膏,一点一点出来,这一次的政策是强有力、超预期的,中央明确说,要干字当头、众志成城。

余淼杰:第一个词是“加油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对来讲比较宽松,这是加油门;第二个词是“注活水”, 针对企业出台很多举措。第三个词是“递酒杯”有其中很多针对老百姓提振消费的举措,好比说开“派对”的时候给大家递酒杯。第四个词,中国经济发展事实上我个人认为就是一个词“及时雨”。“加油门”“注活水”“递酒杯”“及时雨”,就像吃一颗定心丸。

朱弢:我来之前特地在企业的朋友中征集了一下问题,他们很关注的是,后续的财政力度到底多大?贾康院长曾提出应该扩大国债筹资规模,提出4万亿元,甚至10万亿元,为什么这么建议?

贾康: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关心的热点问题,我把这个事情说得更清晰一点。一些媒体说,我讲到4万亿元和10万亿元全是政府发债,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可以借鉴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们采取的4万亿元一揽子投资计划,当时4万亿元超过当时GDP(国内生产总值)规模的十分之一。

当时的4万亿不是都靠政府发债,中央政府通过发债等方式提供1万亿多元的资金,另外加上地方政府自筹,还有2万亿的银行提供的存差资金,还有一些民间资金等,形成了4万亿元的基本框架。

我们现在可以考虑4万亿元,甚至10万亿元一揽子类似投资计划,这在总量上并不夸张,我们2023年有126万亿元以上的GDP,今年还有所提升。如果推出类似于2008年这样的一揽子投资计划,如果总规模达到10万亿元,仍然不到GDP的十分之一。所以从4万亿元到10万亿元,这个区间都可以考虑,这当然需要我们的有关部门做全面的市场调查,全面通盘统筹研究之后,来形成尽可能高水平的可操作方案。

肖强:我们的政策如何精准提振经济,而不只是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

贾康:问题导向是中央决策层反复强调的,也是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无论怎么样在定性方面讲意义,讲重要性,都得落到现实挑战和矛盾上来。看起来应对问题的一个个措施,其实是形成一个系统工程,以实现综合绩效。

如何有效和精准提振经济,在政府方面要考虑清楚,现在说要发力,到底合理的路径怎么走,不是说什么样的投资政府都可以直接做,一定要选择在这时候带动整个局面向好的、最合适政府做的去投资。平时想做做不成,现在正好可以更多举债,更多用长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做的事情,我觉得正当其时。

比如海绵城市建设非做不可。现在正好我们有了这样的必要,扩大内需,政府该做的事情就是从海绵城市建设这个切入点,把力发足,海绵城市建设一定要对接到越来越多地方。我过去有一个基本的建议,所有新区标准图纸必须是地下的综合管廊的设计,否则不许开工,老区没有办法,只能找到时机去改造,这都是政府这时候可以发力可以做的事。

韩瑞芸:一揽子政策中的货币政策是超常规的,我特别想了解是,之后可能还有哪些政策工具可以用?

田轩: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实际上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一个是便利互换,还有一个融资再贷款。这是专门针对上市公司或者资本市场的一个结构性货币政策,是一个巨大的创新。

未来不是说货币政策单方面发力,而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协调,包括产业政策、就业、投资消费一系列政策朝一个方向去推动。

期待“慢牛”“长牛”

靳强:目前这个阶段,到底是股市的牛市闪现,还是牛市继续持续,很多业内人士观点也不是特别一样,几位是什么立场?

余淼杰:我比较认同“长牛慢跑”的说法。政策出台之后,股市一开始的反映很快,然后就会逐渐有一个调整的过程。那么波浪式起伏是在所难免的。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打通股市跟实体经济的连接,换言之,股市的钱能够用于实体经济,真正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各种生产要素能力创新性的配置,产业能够深度转型升级,这样我们中国经济才能够行稳致远,老百姓才会真正富起来,我们不争一时,只争千秋。

贾康:大家都希望是慢牛,慢牛意味着长牛。但是现实中总感觉“牛短熊长”。现在上证指数从2700点往上到3300点,高的时候接近3600点,确实有牛市的明显表现,但是再往后有不明确性,一定会跟着有剧烈震荡,过去几天已经表现出来了,急升急跌。

未来我觉得长牛的实现一定要有经济基本面向好的持续支撑。

田轩:牛市有几种,一种是政策驱动,政策性的牛市,带动的是资金面的牛市,现在基本上跑步入场的都是散户;一种是有基本面支撑的牛市,提升企业的质量和治理水平,给所有人带来信心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慢牛。慢牛是我们的期许,是我们改革的目标。

靳强:慢牛是所有人共同的期待,现在资本市场如果走向慢牛,还缺什么条件?

田轩: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本身,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主体,我们需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电视剧《繁花》中,“爷叔”说的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对,我们买的不是股票,我们买的是一家公司;还有就是要对资本市场进行机制体制的改革。从股票的发行制度到交易制度,到并购重组制度,到监管和退市制度,这些方面30多年来我们取得很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一股独大、大股东违规减持、忽悠式重组等。

只有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对资本市场的机制体制持续改革。双管齐下,才能真正保证慢牛、长牛、健康牛。

靳强:现在是不是IPO大规模重启的时候?

田轩:2023年8月份开始,IPO事实上暂停了。

我希望IPO能够尽快恢复,当然,恢复的话可以跟原来那样一年上市四五百家的速度不一样。我们上市的企业数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质量,我们要确保最优质的,最具有创新性、成长性的企业能够上市。当然与之配套的,就是我们退市制度要打开,换句话说,让优质资产在池子里边,形成一个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体系。

靳强:前些天北交所发布一个引导说明,要求拟上市的公司披露上市特征,这是不是反映出我们监管规则和监管态度一种新变化?

田轩:是的。大国博弈,其实靠的就是科技创新。美国股市为什么涨的那么好,其实主要就是靠科技“七姐妹”(苹果、微软、alphabet、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meta),把七家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拿掉,美国股指跟我们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是这种具有高成长性、创新性的企业,带领着股市成长,带领着投资者获利,这才是我们需要做的。我们推出科技创、创业板、北交所,其实就是希望吸引真正优质企业,能够在A股上市,从而能够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房地产真的“稳”了吗?

靳强:现的房地产“稳”了吗?

田轩:长期以来房地产是经济发展重要的,其产业链非常长,从上游钢筋、水泥、建材、建筑,到下游的家电、装修等等,对我们就业的贡献非常大。在过去20年里,房地产对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出现了房价快速上涨、出现泡沫的问题,中央也是下了大的决心,要把房地产的泡沫刺穿,中央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是要让房地产止跌回稳。能不能“稳”,现在看势头是不错。

余淼杰:我们现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我的核心观点是北上广深的房价不见得会升。我们现在是在推行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慢于新型工业化,因此要补短板,把新型城镇化补上来,因此我们发展城市群、发展县域经济。现在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对房产的需求比较多,所以如果有一个政策发力,楼市是能够回来、能够回稳的。

靳强:很多人很关注,现在房价是不是在底部区域?

贾康:不能落在每一个具体城市,面上总体来说是在底部。

靳强:房地产还有没有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余淼杰:用房地产来拉动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火车头,我个人认为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为什么?中央明确指出要培育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田轩: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支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是新旧动能转换,未来属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我们处在新一次技术产业革命的浪潮当中。

贾康:我有不同的看法,广义房地产,包括老百姓特别关注的住宅,还有工业的不动产,商业的不动产,还有其他一些行政国防都在内,都可以归入一个广义的房地产概念。

房地产业的支柱作用,当下仍然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总量里面占着特别突出的地位,如果把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合在一起,认为是广义的不动产业,它占整个国民经济GDP总量的17%,甚至还高一点,足以应该被我们认为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从成长性来看,中国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现在是48%。要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必然合在一起,从这个角度来看,会有一轮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一轮一轮的基础设施升级换代。而且,中央说的新质生产力支撑我们新的两步走现代化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不断体现房地产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挥得支柱产业作用的过程。

如何释放经济新活力?

靳强:释放经济新活力,有很多关键词,你们最关注的是哪几个关键词?

余淼杰:我选增量和一致性。最近出台的政策中,很多都是做增量的,包括货币政策增量和财政政策增量。我们出台这些政策的目标是什么?最重要目标是提高经济增长,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因此可以看到现在出台的政策就是“双松”,松财政、松货币,一起加油门,一起发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是政策的一致性。

贾康:同意。我也选了这两个关键词。当然这不意味着其他词都不重要,都很重要,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组合。可以补充一句话,如果从宏观一致性,再广义理解,地方层面和中央宏观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田轩:我选三个。货币政策工具、提振资本市场、干字当头。这次多个部门轮番登场,出台一系列政策,既有力度,又有广度,还有深度。关注“提振资本市场”,这跟我自己学术研究有关系,我也能看到它的变化,从“活跃资本市场”到“提振资本市场”。还有就是“干字当头”,它后面接着是“众志成城”,这些提法非常简单、易懂,给我很深的印象。

原来有一个词是“合成谬误”,就是每一个部门出的政策,单看都是对的,但是放在一起就会出现政策“打架”、政策不一致的问题。现在是从政策出台到政策落地,都要确保一致性,这是一个很新的点。

靳强: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国际机构,包括国内方方面面,大家对未来经济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比如高盛上调了2024中国经济GDP增速,从4.7%上调到了4.9%,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政策上还应该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余淼杰:应该从减税降费开始,调整各种所得税率。

田轩: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现在出台一系列非常好的政策,对市场预期提振,预期企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后续的政策能不能保持稳定性,能否落实、能否贯彻,这个对于我们长期的政策发力产生的效果实际上很重要。

第二是希望政府能够更多倾听市场声音,更多去和市场企业主体、居民、困难人群交流,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像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的,正视困难,回应群众关切,回应市场需求,从而帮助我们惠民生促消费,能够让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贾康:应该延续现在政策发力所遵循的基本逻辑,另外保持政策一致性,针对一些违反一致性的情况,要及时做出纠偏。

靳强:还有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应不应该直接给大家发钱。

贾康:我仍然坚持自己的基本观点,14亿出头的中国人,既没有可能,也没有特别的必要,不加区别地给每个人发一笔钱。

余淼杰:完全同意贾老师的观点。因为如果是逐个发钱,其实对拉动消费的作用不大。如果每个人都发1000元或者100元,对富人来说杯水车薪,不会因此增加消费;对于穷人,拿到这个钱也不会去过多消费,事实上帮助不大。拉动消费,我个人更加倾向于发消费券。

田轩:直接发钱,本身逻辑上就是不对的。只有当经济出现巨大的问题时,比如美国确实发生过这种情况,无差别的发钱,但是中国现在不存在重大经济危机,就算要发钱,也不能无差别发钱。

靳强:促进消费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支持个人收入的提升。几位觉得收入提升的空间有多大?

贾康:就业非常关键,就业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底盘。就业从何而来?一定是经济要有成长性,要有有效投资。中央说有效投资是关键,有效投资带来就业岗位,不断形成和稳定就业者的收入,形成购买力。这种持续消费潜力释放,一定要有源头活水,那么就是从预期能够得到积极的引导,让它向好,就业能够跟着有效投资,不断形成和稳定的提供就业者的收入。

田轩:提升收入水平,从两个角度讲,一个是工资收入,一个是投资收入,中国大部分是工资收入,投资收入非常少。工资收入主要是就业,尤其是年轻人的就业,我们怎么解决就业问题,抓手在哪里?抓手就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有“56789”之说,其中“8”就是民营企业贡献了80%的就业。

另外一块,就是投资收入。回到一开始的话题,要把股市搞好,这不光是融资的市场,也要做一个投资的市场。要让老百姓赚到钱,提高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

本文地址:http://dh99988.xhstdz.com/quote/66736.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dh99988.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