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江武墨的第082篇分享
作者 | 江武墨(公众号ID:jiangwumo)
大家好,我是江武墨。你的目标加速器。
在遇到flomo之前,我认为积累素材和写作卡片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在遇到flomo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尼古拉斯·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强大之处。
flomo的“热力图”,事实上我更喜欢叫它“小方格”,是具有魔力的。2021年12月1日,第一次在朋友圈看到别人分享卡片笔记时,我就爱上了它。
此后的一个月,我使用flomo进行【碎片化笔记】与【碎片化写作】,在这里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今天分享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本次分享主题的灵感来源;什么是碎片化笔记与写作;为什么要用flomo进行碎片化笔记与写作;如何利用flomo进行碎片化笔记与写作。
/ 01 /
灵感来源
巧合的是,我在11月底刚好看过申克·阿伦斯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之后遇到flomo,就果断启动自己的卡片笔记写作,具体的灵感来源过程是下面这样的。
第一,《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
书中提到,大脑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效果容易变低,因为在克服困难时会耗费大量的意志力,所以,如果困难太大,我们就没有动力继续走下去。为了让大脑高效处理复杂的问题,就需要一个“思考支架”,这个支架就是笔记。
不过,一提到笔记这个方法,大家就会气馁。因为,我们曾经一次又一次的立志要读完一本书写一个读书笔记,看完一部电影要写一个观后感或影评。事实上,除了上学时为了考一个好成绩而努力做笔记之外,工作之后,再让自己去坚持做笔记,似乎是一件非常难的事。笔记多了,不好管,也不方便查找,时间久了就自然不想用它了。
写作的困难在于,我们的大脑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系统,但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笔记方法,很难帮助大脑进行复杂的思考和写作。
传统的笔记是一本一本的笔记本接着用;而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采用了卡片笔记法,是把记录的卡片(或活页纸)放在一个卡片盒子里。它可以节省大脑资源 ,帮助大脑进行自下而上的思考。
我们所有的努力、收获与思维升级,都会跟着卡片的积累而不断碰撞、迭代与生长。
但是,尼古拉斯·卢曼的卡片笔记法,站在互联网时代的视角来看,是属于传统的卡片笔记法,一般人都不愿意去写纸质卡片,更不会、也没时间去整理分类这些卡片,就更不用说卡片产生新的思考和灵感用于写作了。
看完这本书,虽然我在电子书中收藏了它,但实际上并没有去使用卢曼的卡片笔记法。
第二,flomo APP(中文叫浮墨)。
12月1日,我在朋友圈中偶然看到一张图,上面显示了好多绿色的小方块,能看到他坚持写了多少天的笔记,多少条,而且笔记上方还有带#的蓝色标签。(现在回朋友圈也找不到那张图了,所以我用自己的卡片笔记演示一下,如下图)
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个软件的名字,但是我看到颜色深浅不一的方块格时,我就决定一定要使用这款软件。关键原因,就是它将数据统计可视化了。
第一,有累计数据。有总计记录了多少天,记录了多少条笔记,能看到自己持续积累的时间和成果。
第二,点亮小方格。让小方格从灰色变得绿色,是每日打卡的证据,也是一个人每天坚持的理由。
可视化的数据统计图,本身就是一个即时反馈,既能看到自己坚持的成果,又能分享朋友圈,得到他人的认可。
当时,我在网上搜索,发现这款软件叫flomo(浮墨),下载了苹果系统客户端之后,花了半小时左右研究它,简单而好用。立即就将尼古拉斯·卢曼的卡片笔记法与flomo进行结合,开始了碎片化笔记与写作的旅程。
/ 02 /
什么是碎片化笔记与写作?
为了区别传统的笔记与写作所需要的整块时间,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碎片化时间。因为碎片化笔记与写作是建立在碎片化时间的基础之上。而事实上,大家对碎片化时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
1、什么是碎片化时间?
一般来说,碎片化时间,指的是人们等电梯、等开会、等公交车、乘车时等一些分散性的时间。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碎片化时间。
所以,本质上来讲,碎片化时间是两个相对整块时间之间的间隙时间。
碎片化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比如等地铁的时间;偶尔也会持续30分钟或更久,比如坐在公交车或地铁上、坐在出租车上、坐在短程的飞机上,因为这些场景下,人容易被干扰,不利于进行系统性的思考。
有碎片化时间,就有不同的用法,有人用于玩游戏、刷微博或回微信等休闲方式;有人用于思考、阅读或写作等学习方式;有人用于打盹、泡茶或喝茶等休息方式。
其中,碎片化阅读,指的是利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进行简短而少量的文本阅读。
虽然“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导致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但是这些零碎的时间被重聚之后用于阅读能产生巨大的效果。只不过要看每个人如何使用它,有人用来读书,有人用来看公众号文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碎片化阅读被很多人抨击为缺少思考的浅阅读。其实,碎片化阅读在纸质阅读时代就有,只是互联网时代因为碎片化信息更多,所以被大家放大了。像以前的纸质阅读,读书也可以是碎片化的,有人在公交车上看书,或者在地铁上看一本杂志的某篇文章,或边吃早餐,边看报纸上的新闻都属于“碎片化阅读”。
在互联网时代,原本只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去看短视频或微博,结果却习惯了将整块的时间切成一个个碎片化时间,更多的刷手机,把整块的高效时间都弄得支离破碎。
碎片化的时间包括哪些呢?
一般来说,上下班通勤时间、等待开会的时间、餐厅等吃饭的时间等,都属于可以用作阅读和写作的零碎时间。如果加上听书或听课,运动的时间、刷牙洗脸上厕所的时间、做饭的时间、带娃的时间等,也都可以算作零碎时间,因为这些时间可以一心两用,一边刷牙一边听书是两不误的。
2、什么是碎片化笔记与写作?
碎片化时间,可以用于打发时间,当然也可以用于学习。只是学习是反人性的,也是需要意志力或自律来指引自己的行动。所以,在有了碎片化时间概念后,只是想着要去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是不够的,关键还要有好的理念和工具让我们轻松的完成学习。
第一,理念。需要明确碎片化时间的范围,以及什么情况下如何使用。
第二,工具。工具本身要简单,能让我们高效的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而且完成之后要有反馈,有成就感,比如flomo。
什么是碎片化笔记?
在1-5分钟内的零碎时间,利用方便实用的工具能将自己所见所思,写成卡片笔记。
什么是碎片化写作?
将不同类型的卡片笔记,系统性的整合到一个写作主题中,形成的观点、文章、课程或书。
想到的文章主题、构思文章结构、某个写作单元的案例,等积累多了同个主题或关键词下面的观点与案例,就可以把碎片化笔记中的观点与思考整合成一篇或多篇文章,甚至都可以写成课程或书。
下面列举两种碎片化笔记与写作的方式。
方式一:
卡片1:标题和带有3个子观点的大纲
卡片2:开头的引入(比如可以用SCQA,背景、情境、问题、回答的方法写4句话)
卡片3:子观点1的具体描述与案例
卡片4:子观点2的具体描述与案例
卡片5:子观点3的具体描述与案例
卡片6:对核心观点的总结与升华,或者写一个金句金段
上面的6个卡片经过组合就能成为一篇文章初稿,经过修改就能形成完整的文章。
方式二:
卡片1:是什么-比如这篇分享稿的第二部分,“什么是碎片化笔记与写作”。
卡片2:为什么-比如第三部分,“为什么要用flomo进行碎片化笔记与写作”,还可以将里面的3个子观点再拆成3张卡片。
卡片3:怎么做-比如第四部分,“如何利用flomo进行碎片化笔记与写作”,也可以将里面的4个子观点再拆成4张卡片。
一般文章结构有这三个部分基本上就完成了。如果还有想到其它内容,可以继续写相关卡片,比如:
卡片4:标题,可以根据写完的卡片,整合思考后,想一个更好的标题。
卡片5:灵感来源,换位思考后,告诉用户我是如何有这个主题的灵感的。
上面的5个卡片是以这篇分享稿的形成过程来举例,不同的部分单独形成卡片笔记,最后整合到一起就能形成文章初稿。
所以,碎片化写作,可以理解为写一个卡片或多个卡片,也可以理解为把多个卡片整合成文章的过程。
/ 03 /
为什么要用flomo进行碎片化笔记与写作?
为什么要用flomo进行碎片化笔记与写作,因为它提高了笔记效率和写作效率。
以前我的笔记和写作很零散,没有时间去做细致的整理归类,要靠手动去统计写作字数。从2021年12月1日开始,我坚持使用flomo一个月,31天写了111个卡片笔记,87个标签,总字数有3.5万字。
使用flomo一个月后,我有三个强烈的感受,方便实用让我更愿意使用它;功能单一让我在使用时更专注;可视化数据图表带来即时反馈,让我持续坚持使用它。
1、方便实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碎片化的输入越来越成为主流,一段视频、一篇网文、一条朋友圈,甚至包括看书、听书、聊天都变成了碎片化的。一般会认为碎片化输入不够系统,所以我们都不怎么重视碎片化时间如何用于输入、思考和输出。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作者认为,碎片化输入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我们的母语都是依靠碎片化的输入慢慢习得,而不是依靠系统学习语法。因此,问题点不在于碎片化输入,而是我们缺乏管理和整合碎片化信息的手段。
尼古拉斯·卢曼本人利用卡片笔记法,出版了58本学术著作,数百篇论文,积累了9万张卡片,但他平均到每天写的卡片数量只不过是6张,这就是复利效应的威力。
我把尼古拉斯·卢曼的卡片笔记法叫做传统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因为写纸质的卡片,需要管理卡片、编号、写关键词和管理卡片盒子。
虽然能产生很多洞见,但是管理起来是一个难题。比如编号21的卡片与编号100的卡片要发生关联,就需要手动查找并加上关键词或关联编号。
新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则是借助flomo APP工具来完成。
在手机或电脑上完成卡片时,只要在卡片里面打上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关键词标签,如果有其它内容相关联,添加一个批注或关联即可。
2、功能单一
flomo APP的理念是“重要的不是记录,而是更好的思考”。绝大多数笔记产品都进入了误区,聚焦在文档编辑、剪藏文章或All in one,而忽略了记笔记最根本的目的——更好地思考。
在百度搜索flomo时,发现下面有这样一句话:“像发微博一样记笔记,记录你想法的川流。全平台覆盖,还支持微信服务号输入。”
最后一句“支持微信服务号输入”吸引了我,因为我平时是用微信上的“文件传输助手”来记笔记,或者做备忘,但随着时间的积累,文件传输助手上的内容越来越多,偶尔也来不及整理的笔记就会被遗忘掉。另外,文件传输助手也没有标签和整理功能。
它的功能很单一,就是记卡片笔记,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并实现高效的输出。
3、可视化数据
在灵感来源部分,我已经提到过flomo将数据统计可视化,有累计数据和点亮小方格的作用。在这里重新梳理一下可视化数据图的三个功能。
第一,数据可视化。上面是累计数据统计,下面是以周为单位按顺序排列的小方格,一个小方格代表一天,当天写一个卡片笔记,小方格就会变成浅绿色,方格中的绿色颜色越深表明当天的卡片数量越多。
第二,即时反馈。这种可视化的数据图表,本身就是一种即时反馈,能起到每日打卡和自我监督的作用。自从我12月1日开始使用flomo时,就算我再忙也想坚持点亮每天的灰色小方格,所以这种即时反馈,能让自己坚持每天写卡片笔记,哪怕一天只写一个。事实上,从下面图片中可以看出,有时候我一天会写几个,甚至是10几个卡片笔记。
第三,成就感。当我们分享某一个卡片笔记时,上面可以勾选是否包含统计。勾选后,会在卡片笔记的最下方显示统计数据和方格图。当分享到朋友圈,让朋友看到自己的卡片笔记和数据统计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在遇到flomo之前,我曾经用过印象笔记,用了几次就放弃了,因为建文档、分类、存笔记都太麻烦了;也用过有道云笔记,但因为我一直用它来写日程安排,所以最后也放弃用它来写笔记;还用过石墨,但每次打卡石墨,就会收到几十条协作通知,注意被吸引过去了,就忘记自己要写笔记了。
正如flomo所说的那样“像发微博一样记笔记”,在APP、微信公众号、电脑端都可以随时记录,方便实用;打开flomo,只有记笔记这一个功能,功能单一,没有协作、没有通知、也没有其它任何干扰,更能专注的做笔记和思考;人总是希望得到即时反馈,就像玩游戏打死一个怪物能确定性的获得金币和经验值一样,flomo的可视化数据图,能让我愿意每天打开,每天至少记录一个卡片笔记。
/ 04 /
如何利用flomo进行碎片化笔记与写作?
我一直坚持一个原则:一个工具只使用它的一个核心功能。
比如,下面5个工具,我分别用于不同的功能。
1)有道云笔记:日程安排
2)xmind:创意思考或拆解的思维导图
3)石墨:共享或协作文档
4)讯飞语记:语音转文字
5)flomo:碎片化笔记与写作
flomo的操作像发微博,只是不公开,没有互动;可以只有纯文字,也可以适当配图。
1、工具端口多样化
flomo的入口很多,有网页版、电脑客户端、APP、公众号等,特别是【flomo浮墨笔记】的公众服务号入口,关注它,并将公众号置顶,只要将写的内容发到公众号上面,就可以自动生成卡片。所以,我其实连APP都没有下载,80%的情况下我会使用电脑客户端;20%不使用电脑的时候,就会使用flomo的微信公众号入口生成卡片笔记。
1)网页版及电脑客户端
网页版直接在百度搜flomo即可,或者登陆网址:
https:///
flomo电脑客户端软件下载分为苹果电脑系统和windows电脑系统,下载链接如下:
https://help./basic/app.html
下面这张图就是苹果系统下flomo客户端界面。
2)APP
flomo APP在苹果手机系统和安卓系统均可下载。(因为这一个月我并没有下载flomo APP,在此不做过多的说明)
3)公众号
不在电脑前的时候,有任何灵感,可以随时拿起手机,打开【flomo浮墨笔记】的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中输入自己要写的内容,或复制自己想保存的案例故事。
比如我听到一个金句,就把它写下来发到了服务号上;我凌晨4点多做了一个梦,就拿起手机马上写下梦境的内容。因为我经常做一些奇怪的梦,感觉可以用于一些创意写作,如果不及时记录第二天起床后肯定就会忘记。
工具端口的多样化,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笔记,或写作灵感。
2、时间碎片化
使用flomo的电脑客户端的感觉更像是给自己发隐私的微博,发一条微博的时间,也不过几分钟。所以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化时间,只要脑袋里有想法,就可以利用这1-5分钟记录下来。
无论是在公交车上,还是躲在沙发上,或坐在马桶上,有相当就马上记录下来。如果是复制过来的内容,可能只需要几秒钟。
比如,我在做个人品牌1对1咨询时,经常是上午8点、9点、10点各一个咨询,有时候8点50分第一场咨询结束了,我就会利用5分钟休息,另外5分钟用于整理刚刚咨询中的案例,写成一个卡片。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打开石墨会受到干扰,使用其它工具也没有归类的功能,怕自己写完也不会回看,还不如不写。只能等到全部咨询结束后,手写到一个专门的咨询学员档案本上。这样一来,flomo也提高了我的咨询效率。
3、标签层级化
刚开始还在担心,如果我标了几百上千个标签会不会特别的乱,后来,我在看flomo的使用说明时,里面对标签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讲解。
最让我受益的就是标签的层级化。比如,我做了写作灵感、逻辑表达、个人品牌、规划调整等多个一级标签,只需要在写作灵感后面加一个斜杠就可以自动生成二级标签,并且在标签的目录栏点开就可以看到。
示例:#写作灵感/安全感/心理安全
上面示例中,#写作灵感 是一级标签,#安全感 是二级标签,#心理案例 是三级标签。
这样一来,只要点开标签目录栏中的关键词,同一个标签(关键词)下面的内容,就都能集中在列表中显示出来,就等于卡片自动分类。
同一个卡片里面,可以同时写多个标签。因为有的故事或案例可以用于不同的观点,这时候,根据故事的性质,可以列出多个标签。
下图中的案例,我就标了2个标签,分别是#个人品牌/关系模式,和#写作灵感/陪伴。也就是说这个案例,既涉及到【关系模式】的内容,又涉及到【陪伴】的点。无论我点【关系模式】,还是点【陪伴】的标签,它都会显示在那个标签下面的内容中。
另外,在标签前面加上数字,标签就可以按数字的顺序排列;在标签目录中可以点击标签进行修改,不需要一个一个卡片进行标签修改,可以做到批量修改标签。
标签层级化,一方面让卡片笔记更具有逻辑性,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延伸的思考或记笔记;另一方面,提高了素材积累、素材分类、和素材提取的效率,也增加了卡片笔记的使用频次。
4、写作方向创新化
我用flomo主要是两大功能,碎片化记录笔记、碎片化写作。也看到官方推荐中,有人利用它来写复盘、写书、写情绪日记等。对于“一个工具只使用它的一个核心功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的喜好和习惯来安排。
除了记录笔记和写作之外,我也用flomo记录一些频次比较低的内容,比如情绪复盘、规划调整、身体数据、梦境和创新想法等。
《卡片笔记写作法》中说,在记读书笔记的时候,尽量避免划线摘录,而是要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给自己看。不必担心词句的华丽与否,不必担心是否有所遗漏,这个过程就像是照镜子一样,应该关注的是自己大脑的对于内容的反射,这才是你思考的精华,而不是照搬书中的内容。
事实上,我在记录笔记过程中,有时也会复制一个案例,只在案例的开头用一句话总结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并提炼出关键词作为标签;有时会只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并不会附上案例。而在碎片化写作时,有时只写一个灵感方向或标题,有时会写文章框架,有时会写一个小的写作单元。
回归到一点,无论是复制案例,还是记录原创思考。使用flomo只专注它的一个核心功能,就是碎片化笔记和写作。
生活总是充满了惊喜,当我们努力寻求一样东西的时候,它总会突然出现在面前给自己一个惊喜。flomo就是这样一个惊喜,在这里要感谢flomo的创始人@少楠,也要感谢flomo的产品团队能做出这么好的产品,让写作人能利用这个工具更好的创作。
碎片化时间那么多,每天1-5分钟的空闲时间都用于刷朋友圈、刷视频实在太浪费了。
既然有了flomo这么方便实用、功能单一、又能可视化数据的工具,那就要好好利用它来碎片化笔记与写作。哪怕每天记录一个卡片,一年也能记录365个,十年就是36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