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店流量饭,要谨慎吃
“一个行业要想长远发展,清晰的身份定位、良好的行业生态、成熟的监管体系缺一不可。”
“不能错过的宝藏店铺”“美食界天花板”……现如今,探店究竟有多火?找吃的、找喝的、找玩的,很多人都先在小红书、B站上搜一下,参考探店博主的评价后,再决定去还是不去。但与此同时,虚假推荐、数据造假、恶意差评等乱象,令消费者和商家叫苦不迭。
当下,一些“滤镜探店”现象屡遭消费者吐槽。据报道,一些探店博主在同一门店发布的测评前后矛盾,如对同一款炸酱面,博主起初表示“太贵”“没法吃”,之后的视频中又改口称“妈妈做的味道”,令人大跌眼镜。
问题在于流量和利益裹挟。随着探店商业化越来越重,博主与商家之间的关系开始逐渐变味。一开始,博主多是基于分享欲去探店,现在很多变成为了拿钱接单。店家付钱,博主给宣传,美食好不好吃,食材过不过关,似乎成了不重要的事。
对于流量这碗饭,无论博主和商家都要谨慎吃。有的探店博主,自己一口菜没吃,倒是相机“吃饱”了。若饭菜一口未尝,却能发出一篇洋洋洒洒的推荐文章,探店的真实性可想而知。对博主而言,若为了利益信口开河,照片叠满厚重滤镜、文案套模板或由AI生成,甚至给钱就捧、没钱就黑,那迟早会败光路人缘,“狼来了”的故事也会在自己身上应验。
对于商家而言,若迷信流量、追逐流量,最终也将会被流量反噬。由于掺水的探店过多,社交平台上类似“处处探店,处处是坑”“网红店必踩雷”等言论越来越多,网红店成了“好看不好吃”的代名词。
现在,一些饭店、咖啡店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店面装修上,达到迎合顾客拍照的需求,并以此引流,梦想就是能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同时,不少创业者在社交平台看到某个店火了,就容易产生开店就能轻松挣钱的错觉,盲目跟风入局,从猫咖狗咖、自拍馆,到风靡一时的“泡面食堂”,许多“一阵风”的店面经不起市场考验短时间内纷纷倒闭。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新一批新职业信息,其中包括生活服务体验员等28个新工种。此番官方给探店博主“盖章认证”,既是正名,也是规范。一个行业要想长远发展,清晰的身份定位、良好的行业生态、成熟的监管体系缺一不可。
平台经济带动探店热,新职业新赛道为许多人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和人生可能性。探店博主靠分享获取流量,商家以此引流变现,这本无可厚非。但流量不是万能的,探店博主说出来的话对大众有参考性,才会获得长久的信任,美食唯有回归口味和品质,才能真正留住顾客。(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