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系统  教师  经纪  参数    蒸汽 

文献学整理笔记

   日期:2024-11-10     移动:http://dh99988.xhstdz.com/mobile/quote/1180.html

第一部分、概述

文献学整理笔记

、文献的概念和范畴:

1、“文献”一词,在现存的古书中,最早见于《论语?八佾》,“文”指文字记载,“献”指有学识的贤人。今天的“文献”指用各种载体记录的所有资料,如文字记载、图像、录音、录像等,但不包括实物本身。

2、研究范围:第一,从时代上来说,有古代文献、近代文献、现代文献、当代文献。

第二,从学科上说有语言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哲学文献、医学文献、法律文献、经济文献、宗教文献、科技文献等。

第三,从文献组群看,有出土文献、敦煌文献、地方文献等。

、学习文献的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

1、继承前人的优秀文化遗产。

2、鉴定版本,全面认识文献,对原始文献整理加工,供后人研究使用。

四、中国古代文献的基本状况:

现存古籍的数量大约有七、八万种。

五、文献检索的方法:1、纸质文献的检索方法:一是形序法。包括部首法(创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笔画法、号码法(王云五“四角号码检字法”);二是音序法:隋代陆法言的《切韵》;三是义序法: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排序方法,西汉初期的词典《尔雅》就是义序法。

2、电子文献的检索方法:分为网络检索和磁盘检索。

   网络检索的应有:搜索引擎的使用:全文搜索引擎、目录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等。

     

                                       第二部分、分述

、丛书:

1、定义:丛书是指把多种不同的书编在一起,冠以一个总名。丛书和类书都属于编撰而成的书,但体例不同,类书要打乱拆散原书,丛书要保持原书的完整性,就是把整部书都完整的收入。

2、比较严整的丛书是《四库全书》,其次还有《大藏经》《道藏》等。

3、一般认为丛书起源于南宋俞鼎孙、俞经《儒学警语》,成于南宋嘉泰二年。其次是南宋左圭的《百川学海》。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张元济),《四部备要》,《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四库全书》共收书3461种,不收文学作品。

《四部丛刊》与《四部备要》之比较:《四部丛刊》的特点是:将难见的珍本以原貌的形式公诸于世,共收录书477种,共3134册,全书分为初编、续编、三编等三个部分;《四部备要》收的书多以常用和校注本为主,在选书的实用性和系统性方面要比《四部丛刊》强,但是在版本价值不能跟《四部备要》比,两者可以相互补充。

两书的异同点:(1)在版本价值方面,《四部丛刊》收录的多是珍本,《四部备要》收录的多是常用和校注本为主,因而《四部丛刊》的版本价值要比《四部备要》大。

(2)在实用性和系统性方面,《四部备要》比《四部丛刊》强。

(3)联系:两本书在收录内容存在着此有比无的互补性。

      《丛书集成初编》,王云五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丛书集成续编》。

《中国丛书综录》特点:收录现有图书2792种,分为三册,第一册是《总目分类目录》:分为汇编和类编两部分。汇编分为杂撰、辑佚、郡邑、氏族和独撰五类。类编下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第二册是《子目分类目录》;第三册是《子目书名索引》、《子目著者索引》,用来检索第二册的所收的子目。我们查找古书一般首先要用《子目书名索引》,然后在第二册中查知该书收录在哪些丛书里面,最后才能在丛书中找到该书。

《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近现代丛书综录》。

4、四部文献的构成:

(1)经部:“十三经”

《周易》(魏王弼、东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西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西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东汉何休注,唐徐彦疏)、《论语》(魏何晏集解,北宋邢昺疏)、《孝经》(唐玄宗注,北宋邢昺疏)、《尔雅》(西晋郭璞注,北宋邢昺疏)、《孟子》(东汉赵岐章句,北宋孙爽疏),《春秋谷梁传》(东晋范宓注,唐杨士勋疏)。

(2)史部:“二十四史“:《史记》(西汉司马迁著,南朝宋裴胭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汉书》(东汉班固著,唐颜师古注)。《后汉书》(本纪、列传由南朝宋范晔著,唐李贤注,志由晋司马彪撰,梁刘昭注)。《三国志》(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晋书》(唐房玄龄撰)。《宋书》(南朝梁沈约撰)。《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梁书》(唐姚思廉撰)。《隋书》(唐魏征等撰)。《陈书》(唐姚思廉撰)。《魏书》(北齐魏收撰)。《北齐书》(唐李百药撰)。《周书》(唐魏征撰)。《南史》(唐李延寿撰)。《北史》(唐李延寿撰)。《旧唐书》(后晋刘徇等撰)。《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撰)。《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撰)。《宋史》(元脱脱著)。《辽史》(元脱脱著)。《金史》(元脱脱著)。《元史》(明宋濂撰)。《明史》(清张廷玉等撰)。“二十五史”除了以上的二十四史外,增加了(民国)柯绍忞撰的《新元史》。“二十六史”则再加上(民国)赵尔巽著的《清史稿》。

(3)、子部:《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百子全书》、《续百子全书》等。

(4)、集部:分为诗歌类:《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全宋诗》、《全宋词》、《全明诗》、《全元散曲》;散文类:《两汉全书》、《全唐文》;小说类:《古今图书集成》、《古本小说丛刊》,刘世德、陈庆浩、石昌渝主编;戏曲类:《古本戏曲丛刊》、《全元戏曲》、《全元曲》。

总集指多位作家诗文词曲之汇集。其单收一人之作者为别集。总集之存于今者以《诗经》为最早,再下《楚辞》,再下《昭明文选》、《玉台新咏》。《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文选总集》。《文苑英华》。

  别集是指个人的诗文汇编。是四部分类法中“集部”的骨干部分。

   汇编类的书:《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华书局版(明代以前的古代中外关系史)。《中国近代史史料汇编》,《中国历代自然灾害及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汉代至清代)。《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2年以来有关古典文学的汇编)。

、类书:

1、概说:“类书”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后晋刘眴撰写的《旧唐书》。类书的定义应该是:一种分门别类地汇辑资料以供查寻的工具书。它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录而不作;二是分门别类,即将收集到来的资料分类编排。类书就是因类聚资料而得名的。

2、从内容说,类书可以分为综合性类书和专科性类书。一般认为我国第一部类书是三国时期的王象、刘劭等人奉魏文帝之命编撰的《皇览》。隋初杜台卿编的《玉烛宝典》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民俗类的专科类书。明代的类书最著名的是解缙等人编的《永乐大典》,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清代是我国类书编撰的又一辉煌时期,出现了现存部头最大的类书《古今类书集成》,还有张英等编的《渊鉴类函》、张玉书等编的《佩文韵府》、张廷玉等编的《骈子类聚》、《子史精华》、陈元龙编的《格致镜原》、何焯等编的《分类字锦》、潘永因编的《宋稗类钞》、徐珂编的《清稗类钞》。

3、类书的作用:一是查找百科资料;二是考校典籍。

类书举要:(1)《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唐虞世南著。(2)《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欧阳询等编。特点:全书共100卷,分46部,每部之中又分为子目,共727种。材料的排列先列叙事性的资料,再列诗、赋、论、赞等文学性的资料。大量征引文学资料列入类书是《艺文类聚》的一个创举。

(3)《初学记》三十卷,唐徐坚等编。

(4)《太平广记》五百卷,宋李昉等著。

(5)《太平御览》一千卷,宋李昉等著。

(6)《册府元龟》一千卷,宋王钦若等编。

(7)《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明解缙等编。(8)《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清陈梦雷等编。该书分为六汇编:历象汇编、方舆汇编、明伦汇编、博物汇编、理学汇编、经济汇编,六汇编下分为三十二典。

(9)《佩文韵府》四百四十卷《韵府拾遗》一百二十卷,清张玉书等奉康熙帝之命而编。

(10)《骈子类聚》二百四十卷,张廷玉等编。

 

三、政书:政书一般指记载典章制度的著作。政书和类书也有相似之处,也有分门别汇编资料的特点。政书除了罗列资料外,还有作者论述的语言。类书是述而不作,政书是有述有作。政书是在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专史是唐代杜佑的《通典》。“十通”即《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

书名

卷数

著者

时代起讫

内容

 

通典

200

唐杜佑

上古至唐天宝末

分九门: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

 

续通典

150

清乾隆年间官修.

唐肃宗至明末

同上

 

清朝通典

100

同上

清初至乾隆。

同上

 

通志

200

南宋郑樵

二十略自上古至唐,纪传及谱自三皇到隋。

有本纪、世家、年谱、列传及二十略。

 

续通志

200

清乾隆年间官修.

二十略自五代至明季,纪传至唐初到元末

缺世家与年谱,其余同上。

 

清朝通志

126

清乾隆年间官修。

清初至乾隆.

缺本纪、世家、年谱、列传,仅二十略。

 

文献通考

348

元马端临

上古至宋宁宗

分二十四考

 

续文献通考

250

清乾隆年间官修。

宋宁宗至明庄烈帝

分二十六考,基本同上,只是分郊社考为郊祀、群祀两考,分宗庙考为宗庙、群庙两考。

 

清朝文献通考

300

清乾隆年间官修。

清初至乾隆五十年。

同上

 

清朝续文献通考

400

民国刘锦藻

清初至乾隆五十一年。

分三十考,其中二十六考同上,另增外交、邮传、实业、宪政考。

 

 

四、有关文献的其他知识:

1、 文献的载体:历史上已被记载下来的文献资料的的载体,载体即承载文献的物体。载体主要有这几种:甲骨、金、石、竹木、帛、莎草纸、羊皮纸、贝叶、纸。

2、 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是卷子,作为书籍装潢形式所流行的时代是六朝至唐代五代时期。第二是经折装,唐代后期出现了经折装,主要用于佛经装潢,在北宋中叶,即公元11世纪,经折装才代替卷子。第三是蝴蝶装。第四是包背装。第五是线装,明中叶兴起,沿用到清末民国间被洋装书所取代,至今古书仍用线装。

3、 文献的形成方式大体上分为著、述、编、译四种。

4、 历代文献的大量散佚:第一是秦始皇焚书,第二是西汉末年战乱,第三东汉末年战乱,第四,西晋末年惠怀之乱,第五,候景之乱与梁元帝焚书,第六,隋末唐初战乱,第七,安史之乱。第八,黄巢起义,第九,靖康之难,第十,李自成起义。第十一,乾隆禁毁,第十二,嘉庆宫火,第十三,太平天国起义,第十四,英法联军纵火圆明园,第十五,庚子事变,第十六,日本侵华战争,第十七,文化大革命。

 

五.文献的版本:

1、定义:“版本”是指雕刻木板印刷的书本,所以前人常写作“板本”。在宋代以前,人们开始使用这个词,仅指雕刻印本。“板本”的含义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变成了以雕版印本为主体的包括写本、活字本、批校本、手稿本在内的一个大概念。

2、纸本文献的版本类型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是写本,又称为抄本,写本一般分为:手稿本、清稿本、抄稿本、影抄本、抄本等五种。二是刻本,按时代分为唐五代刻本、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按刻书区域分为四川地区刻本、浙江地区刻本、福建地区刻本等;按出资者分为家刻本、官刻本、坊刻本等。三是套印本,第四,饾版与拱花印本。第五,活字本。第六,石印本。第七,珂罗版印本。第八,批校本、题跋本。

3、善本:学术意义上的善本可以归纳为:精注精校,不缺不讹。善本包含两层意义:第一是校勘精校本;第二是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古书版本。清末张之洞《輏轩语.语学》:“善本之义有三,一足本,无缺卷,无删削;二精本,精校、精注;三旧本,旧刻、旧抄。前两条是从善本的学术价值来说的即足本和精本,后一条是从善本的文物价值来说的即旧本。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善本书提要》。

版本研究的意义:第一读书治学的根基;第二是整理古籍的第一道程序;第三审定真伪,鉴别文物。

 

六、版本的鉴定:

基本的方法有:第一明确撰写年代;第二细读前后题跋;第三验牌记;第四查避讳;第五考刻工;第六核校阅人的时代;第七看字体;第八看版式;第九看纸张;第十看装潢;第十一查藏印;第十二类比法;第十三查著录;第十四求旁证;第十五对书影。

 

七、文献的校勘:

1、文献讹误的类型:讹(文字错误)、脱(脱文也叫夺文,即漏掉文字)、衍(即多余的字)、倒(即文字颠倒)、错乱(一段文字乱了次序)。

2、校勘的目的:恢复古书原貌,正本清流。校勘是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互相核对,考订文字篇章的异同,以求原文原貌。

3、校勘的条件:一是主观条件。二广求异本,三广求相关资料,四精研所校之书。

4、校勘的办法:第一对校法,第二他校法,第三本校法,第四理校法。

 

八、文献目录:

1、目录的定义:“目录”一词在现存文献中以《汉书》为最早。《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述鸿烈。”刘向是我国目录学创始人。目次加序录就构成了一部书的目录。所谓目次指篇名和次第。校雠整理状况、著者生平、内容大要共同构成了一部书的序录。《汉书?艺文志》是我们认识西汉以前中国学术史的重要门户。继《七略》之后,具有典范意义的目录是《四库全书目录》二百卷,这部著作是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系统总结。

章学诚《校雠通义》,章学诚把目录学的最高要求归纳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八个字。

2、古籍分类:西汉刘向父子《七略》把图书分为六大类三十八小类。三国时期魏国郑默《中经》。西晋秘书监荀勖《晋中经簿》。东晋李充重编《晋元帝书目》以甲乙丙丁分四部,从此以后四部的格局基本确定。唐代初年官修《隋书?经籍志》是现存最早的按四部分类法的目录,学术价值比较大。《四库全书总目》可视为四部分类法的代表。

《四库全书总目》共200卷,著录收入《四库全书》的3461种以及存数目6793种,总计10254种。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四部之下又分为44小类。四部之首各有一篇“总序”,每一小类之前各有一篇“小序”,这些序阐明了各种学术思想的渊源流派、相互关系以及划分类目的理由。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录书籍的主要范围是:

(1)《四库全书总目》虽已收录,但篡改、删改过甚或版本不佳的书籍;

(2)修改阮元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

(3)《四库全书总目》遗漏的书籍;

(4)乾隆以后的著作和辑佚书籍;

(5)禁毁书和佛、道典籍中的重要书籍;

(6)词曲、小说及方志等类书籍;

( 7)敦煌遗书;

(8)外国人用汉文撰写的书籍。

价值所在:《续修提要》是20世纪30年代对中国现存典籍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清查。它上补《四库全书》之疑,下续乾隆以降新出典籍之目,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目录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3、目录的类型:一是公藏目录;二是私藏目录;三是史志目录,史志主要是指正史当中的《艺文志》或者是《经籍志》,以《汉书?艺文志》为最早,其后有《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其他正史则缺少艺文志;四是专科目录,如经学目录、小学目录、史部目录、子部目录、集部目录;五是特种目录,如举要目录、丛书目录、知见目录、经眼目录、禁毁目录、版本目录、辨伪目录、其他。

 

九、重要的工具书:

    1、《1949—1990年古籍整理目录》,中华书局版。

关于如何查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来查:第一是研究著作;第二是查年谱、传记,如《中国历代年谱总录》、《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中华书局版)、祖谱等;第三是研究论文。所用到的工具书主要有:《古籍整理研究论文索引》、《全国报刊索引》、《辞海》、《中国历史人名大辞典》、利用《古今人物别名索引》和《室名别号索引》查找别号和室号。来查人物生平事迹。《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中国目录学家传略》等,根据出生地查地方志。

2、 如何查地方志?根据《宋元方志传记索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综录》等查地方志。对于不同时期的总书目,我们可以利用《全国总书目》、《民国时期总书目》、《全国报刊索引》、《宋元学案人名索引》、《八十年来史学书目》、《中国史学论文索引》。经史子集均可以作为工具书来使用。关于查年谱,我们所能利用的工具书主要有:《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华书局1997年版)、《中国历代年谱总录》《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

3、     关于语言类工具书的查找。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词典》《辞源》(古代汉语)《辞海》(综合性)。《诗词曲与词汇编》,张相编,中华书局;《诗词曲与词例释》中华书局版;《中国古代名句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历史人物大辞典》,《古今同姓名大辞典》,《中国文学家词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4、     史学类工具书的利用:

《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吴小如、吴同宾编。)《文史哲工具书简介》南京大学图书馆编。《中文工具书使用方法》(上下)武汉大学历史系。《书目答问》张之洞著,范希曾补证,中华书局版。《贩书偶记》及《贩书偶记续编》,孙诒让著。《续四库全书提要》。《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名作题解》中国青年出版社古籍部编。《中国文学古籍博览》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宋到清代的小说书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江苏社会科学院编。《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大学出版社。《清人文集别录》、《中国史学名作题解》张舜徽著,中华书局版。

5、     如何查人物传记,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书:

一是正史中关于人物的记载;二是年谱、族谱、言行录、传记类书籍;三是诗文集、诗、记事、诗画、书画录;第四是笔记、野史;第五是地方志;第六是类书、政书中的记载;第七是根据《书目提要》查著作。

6、     家谱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物传记资料。第二诗文资料。第三人口学的重要资料。第四移民史资料。第五研究宗族制度的史料。

十、地方志:1、地方志的数量大约在八千种左右。地方志的种类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总志,以全国为著录对象,如《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等。第二是省志。第三是府志。第四是州志。第五是厅志。第六是县志。第七是乡镇志。第八是都邑志。第九是卫所志。第十是边关志。第十一是土司志。十二是盐井志。第十三是专志。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共收1949年以前的除山水、寺庙、名声志之外的各级通志共8264种,著录内容包括志名、卷数、纂修者、版本、收藏单位等。后附《书名索引》。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金恩晖、胡述兆主编,该书收录旧志8577种,各级各种通志以及具有方志初稿性质的志料、采访册、调查记等都在收录之列,但是不收录山水、寺庙、名声志,方志纂成时间截止与1949年。提要内容包括志名、撰者生平、修纂沿革、内容概述、志书价值、版本源流及附注等。未见原书者不做提要。后附《书名索引》、《著者索引》。

2、地方志的作用:第一是政治作用。第二是考察地理沿革的第一手资料。第三是文学创作与研究的资料。第四是历史资料的渊薮。

本文地址:http://dh99988.xhstdz.com/quote/1180.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dh99988.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